索引號: | 文號: | ||
---|---|---|---|
目錄組配分類: | 重點領域信息公開-文化機構--圖書館網站館務公開-活動報道(工作動態(tài)) | 發(fā)布時間: | 2021-08-18 16:24:03 |
8月,,由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,、南京市圖書館、揭西縣圖書館共同主辦的“2021年古往今來讀《老子》專題圖片展”在我館一樓大廳展出,。展覽分為“老子生平及主要思想”,、“老子故事與《道德經》”、“古往今來讀《老子》”三個部分,,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講述了老子的哲學思想及由他創(chuàng)立的道家學派對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影響,。
老子,姓李名耳,,字伯陽,,謚號聃,春秋時期楚國人,,是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,,開創(chuàng)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,被道教稱為始祖,。
老子的思想主要集于《道德經》,,即《老子》,全文5000余字,,是道家經典著作,,也是除了《圣經》之外被譯成外文版本最多,海外發(fā)行量最大的文化名著,,與《易》,、《論語》被視為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,其深邃含義和深遠影響與其簡短文體形成了鮮明對比,。
老子的思想主張是“無為”,,《老子》以“道”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,,“道”為客觀自然規(guī)律,同時又具有“獨立不改,,周行而不殆”的永恒意義,。《老子》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,,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,,并能由對立而轉化,是為“反者道之動”,,“正復為奇,,善復為妖”,“禍兮福之所倚,,福兮禍之所伏”,。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“有”與“無”之統(tǒng)一,“有,、無相生”,,而“無”為基礎,“天下萬物生于有,,有生于無”,。他關于民眾的格言有:“天之道,損有余而補不足,,人之道則不然,,損不足以奉有余”;“民之饑,,以其上食稅之多”,;“民之輕死,以其上求生之厚”,;“民不畏死,,奈何以死懼之”。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(chuàng)立的道家學派,,不但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(fā)展作出了重要貢獻,,而且對中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(fā)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
通過此次圖片展覽活動,,讓廣大讀者了解《老子》是中華文明的瑰寶,,鼓舞全民閱讀、體會,、學習《老子》,,傳承、弘揚優(yōu)秀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,。